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当互联网+邂逅农业

发布时间:2019-07-2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选自:第九届江苏九三论坛《科技创新与促进江苏绿色制造发展》

当互联网+邂逅农业

王 敏(邗江区农业委员会)

摘要: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与“互联网+”相伴而行,农业能否找到新方向、迈入新境地?笔者围绕“互联网+”在促进农业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目前“互联网+”农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等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和梳理。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积极影响,现状,问题,措施建议

    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是实施“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有效途径,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如何加快推进扬州“互联网+农业”发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行了认真调查走访。 

一、互联网+对农业的积极影响

(一)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系统改造传统农业生产,可以实现农业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投入产出的精准管理。例如,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农药精准科学施用、农业节水灌溉,不仅能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对促进农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展绿色农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云南、北京、安徽、吉林等地已经开始尝试“电脑农业”,仅云南省,就有92.2万户农民在电脑指导下种田。

(二)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互联网可以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各环节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农业大省河南早就在主粮小麦产业试水农业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该省9个市共建有20个小麦苗情数字化远程监控点,可以实时监控当地的土壤和空气的温湿度、太阳总辐射等数据指标,实时掌握小麦生长环境,科研人员可以根据监控图像和数据,做出诊断分析。互联网技术将感知、传输、处理、控制融为一体,推进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质量,增强了作物抗击自然风险能力。

(三)经济效益得以提升。“互联网+”通过IT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随时随地互联互通,从而大大促进了农业技术知识、农业资源、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农业教育、农产品市场、农业经济、农业人才、农业推广管理等各方面信息的有效传递,在促进农业生产生活的同时,也能有效对接农产品供求市场,解决传统农业中因信息不畅而导致滞销等问题。有了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作为农民生产决策的基础,可以大大地降低市场风险,增加交换过程的获利机会,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四)农商模式得以创新。互联网从土地流转、农资销售、农业信息服务,到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休闲农业等,在农业产业链每个环节上,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和改变农业,同时创新各类企业的商业模式。从最早的互联网大佬网易创始人丁磊养猪,到近年联想推出佳沃开始布局农业,再到京东刘强东种大米、九城集团办有机农场并成立生鲜电商平台“沱沱工社”,IT类企业“务农”开始流行的同时,农业亦在不断融合互联网思维,目前已经涌现出了几种明显的商业模式创新,如:农资电商、土地流转电商化、城乡流通渠道变革、农产品电商(生鲜电商)、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休闲农业互联网平台等。

二、目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高度重视,但顶层设计缺乏规划。“互联网+农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借助现代科技进步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全新命题,蕴含着重大的战略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政策层面,从国务院“电商国八条”的出台,到商务部等二十多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下发,再到各级政府相关配套扶持政策的出台,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然而,在缺少顶层设计的情况下,“互联网+农业”一哄而上、各自为政的局面无法避免,非常容易形成片面性、局部性的发展态势,不利于“互联网+农业”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互联网+农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将大大折扣。因此,亟需政府出台“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规划,从战略高度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形成统一谋划、稳步实施的推进格局,将“互联网+农业”打造为能够切实推动国家经济社会持续、高效、稳定发展的新引擎。

(二)参与意识普遍增强,但基础设施面临挑战。经过多年建设,扬州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普通农民对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等现代信息工具已不陌生,信息消费意识逐步加强。在前期的走访过程中发现,我市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电子商务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普遍认为电子商务对拓展新客源和新市场作用明显,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些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大户已经不满足于利用现有的政府性信息服务平台和商业网站发布农产品买卖中发布信息,开始试水更高层次、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上开设了专属网店,并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推广,有的则在积极筹备启动电子商务项目。但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数据资源利用效率低、数据分割严重等问题则日益凸显,信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异常艰巨。以鲜活农产品所需的冷链物流为例,现阶段物流行业在此业务上基本还停留在萌芽状态,扬州的润泽农产品销售合作联社作为目前城区最大的农产品配送中心,也仅有近10辆冷藏车辆在城区运输销售农产品,而区内的其他企业都没有专门的物流车辆。物流配送服务能力已成为当前阶段阻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壮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并将困扰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三)模式对接更为多样,但跨界融合困难重重。目前,扬州已经开始尝试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农业的各个层面。一是将“互联网+”理念植入现代农业,实现耕作精准化。依靠互联网技术,改变以往只凭经验施肥灌溉的耕作方式,实现生产管理定量化和精确化,使种养殖变得更加科学。江苏省邗江现代渔业产业园水产设施养殖物联网监控系统已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系统可以设定水体溶解氧、PH值、水温等参数,实现设备自动智能调节,真正实现水产养殖技术的信息化、传感化,填补了邗江区水产养殖史上智能化水产养殖的空白。二是用“互联网+”拓展营销体系,实现销售网络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通过“互联网+”等新商业模式,实现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由“卖得好”形成的价格机制倒逼“种得更好”,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三是将“互联网+”融入管理过程,实现监管信息化。注重整合全市农业、林业、水利、土壤、气象等涉农信息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应急指挥调度、灾害预警预报、执法监管、远程视频诊断、产权交易等方面的应用,提升农业行政效能。然而,农业是一个庞大的传统产业,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仅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建设,就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产业和地区,在信息资源、电子支付、安全认证、贸易流通、税收等各个层面都需要多方面的协作,更何况农业问题千丝万缕,错综复杂,要实现跨界融合困难重重。如何利用“互联网+”串起农业现代化的链条,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渗透到农产品生产销售、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农业政务管理等各环节,亟需制定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推动“互联网+农业”高效发展。

(四)群众关注日益提高,但专业人才资源匮乏。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农业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种种新时期涌现出的新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开展耕地质量监测、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和科学管理,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进行全产业链质量监管,提高区域内农业综合竞争力已成必然选择。目前,我市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逐步提高,但用户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覆盖率较低,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能很好地运用网络。况且,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对于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一批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平面设计、客户服务等相关专业的人才。但当前此类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专业人才资源匮乏,扬州本地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较少,工资待遇又赶不上苏南等地,少有的电商人才较多地流失到了发达地区。当前,阿珂姆公司正遇到此类困境。

三、措施建议

    “互联网+”开辟了精准农业时代,但如何实现其既“接地气”又“聚人气”的目标,则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使“互联网+农业”更好地推动农业发展实现高产,让更多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1.统筹规划,有序推进。从建成智慧城市标杆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方向性问题,用系统工程思维对全领域、全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科学系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从农业农村各行业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实施。针对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方面可通过适当的人才政策倾斜来鼓励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到乡镇、园区就业。另一方面是依托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通过农校对接,培育一批带头人,通过能人带动来培育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还有通过阳光工程,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和使用网上交易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和技术水平。最后,就是依托“一乡一业”示范镇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工程,对先前已有电子商务基础的村镇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其率先发展电子商务,辐射带动周边的发展。

2.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着力突破部门、行界限和体制性障碍,充分整合利用各类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资源,实现基础设施共建、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作协同,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升信息资源利用水平。加快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开发“互联网+农业”移动执法平台和“互联网+农村环境”监管等系统,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管理与服务领域的应用。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农业网等现有农业信息资源,构建由三农公共信息、专业技术、资源数据综合支撑的服务平台,覆盖全市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智慧生产、监管追溯、电子商务、农业资源等智能信息服务,打造虚拟360度3D全景现代农业展厅,用信息智慧助力扬州农业。

3.示范推广,突出重点。从产业发展和业务需求出发,区分公共服务领域和竞争性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探索“互联网+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坚持重点突破,形成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带动全市“互联网+农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明星企业带动区域乃至行业的作用,依托其自有资源优势,通过互联网工具渗透农村和农业市场。这些龙头型企业进入农村市场,能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利用资源和实力,完善整体网络环境、物流环境等基础设施,先行培育农村市场的互联网观念,提高农村对于互联网的接受程度,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升级,促进并带动区域和行业发展。目前淘宝特色中国-扬州馆已经上线,这是一个展示扬州特色产品的网络大超市,入选商家主要以农副产品为主,上线仅半年时间,平台累计销售额就达5560万元,其中双十一当天销售1380万元。

4.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利用政策支持、项目带动、典型示范等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格局。一是政府层面多搭台。完善互联网基础网络环境、物流基础环境等各类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互联网+农业”创新的政策扶植力度,加大资源倾斜力度,促进互联网进村入户,切实利用好各类农业服务平台,营造“互联网+农业”的大氛围和大环境。二是企业层面多参与。在互联网渗透农业全产业链的过程中,传统农业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互联网+”,结合自身优势打赢“卖货”、“聚粉”、“建平台”的互联网化三大战役。三是社会层面多培育。进一步向养殖大户、农资二代、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主体普及互联网和电商知识,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实惠和好处,起到示范效应,通过新型农村主体带动农村居民整体的互联网意识和观念的转变。现在邗江的金槐村就是有名的毛绒玩具淘宝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现代农业是“互联网+”生存土壤,“互联网+”会使现代农业更加精彩纷呈,笔者相信,农业在奔向3.0时代的路上风景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