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深切缅怀黄河先生

发布时间:2019-07-2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深切缅怀黄河先生

我市九三学社资深前辈黄河先生是我市第五中学离休干部、原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扬州市文联副主席、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并担任过九三学社扬州市委员会副秘书长、综合科技支社主委等职。
黄河先生1918年8月出生于江苏常熟,2002年元月22日因病在扬州逝世,终年84岁。
黄河先生原名范宝泉、范静渊,笔名田丁。早年毕业于国立音专,1948年参加革命,任华中大学、苏南公学文艺干部、音乐组长,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吴淞、江阴要塞文工团(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文工团前身)任艺术指导。新中国成立后先生在扬州多所院校任教、兼教,包括扬州中学、苏北师专、新华中学、师院附中、师范学校、市第五中学等,亦曾担任全国高等院校统一考试音乐科 主考,是享誉省内外的著名音乐教育家;由先生教育、培训出的音乐界人才遍及全国各地。
黄河先生一生著作颇丰,1939年就由上海文化社出版过《抗战歌曲集》,1942年由世界书局出版过《歌选》,194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过《二胡曲集》,1950年至1952年编写了《合唱指挥法》、《音乐基础知识》、《视唱》等大专教材;在扬州中学任教期间组建了《扬中合唱团》,并带领学生深入农村田头,采集整理出《扬州民歌》百余曲,如今脍炙人口的《拔根芦柴花》民歌就在其中。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抗美援朝时期,创作了歌曲《捐献飞机大炮》在上海《大公报》上发表,有力地配合了当时的政治年事形势。在市文联、音协任职时,先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帮民间艺人整理、改编了《扬剧曲调》和《扬州清曲》百余曲,为当时繁荣地方文化作出了贡献。1963年,身处逆境中的先生创作了合唱歌曲《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其授课的校园内外广为传唱,积极配合了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热潮。文革期间先生在其下放、失去公职的日子里,还以修琴为生,用一部自行车走遍扬州区内各县市学校,为基层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竭尽绵薄之力。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拨乱反正,党的干部政策的落实,先生焕发青春活力,重回教师队伍。在执教的同时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曲艺音乐集成》江苏省编委,笔耕不缀,又先后担任过扬州市老干部合唱团的副团长和指挥、扬州清曲研究室研究员、扬州昆曲学社艺术指导以及扬州曲艺之友社作曲等职务,创作的《扬州之歌》弹词受到广泛好评。
黄河先生热爱九三学社,为扬州九三学社特别是综合科技支社的发展和壮大尽心尽力。他关心爱护年轻的九三学社社员,注重培养和勉励年轻社员继承发扬九三学社的优良革命传统;他积极带头参加九三学社的各项组织活动,率先垂范,深受社友的尊敬和爱戴,是大家的良师益友。
黄河先生虽已离开我们十年了,但他的刚毅正直、坚忍不拔和自强不息以及奋发向前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扬州的振兴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黄河先生,我们深切地怀念你,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作者系扬州九三学社科技综合支社主委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