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1-04-1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九三学社扬州市委员会

 

出现新冠疫情已一年有余,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形势已基本好转,各地畜牧企业也逐步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但“灾后”余震依然存在,疫情对行业的持续负面影响仍然较大,特别是对家禽业的影响巨大,养殖户亏损严重。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生猪产能回升势头滞缓

生猪产业是我市畜牧业的重要支柱和民生保供的重器。2018年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市生猪产业带来了重创,2019年猪肉产量较2018年下滑幅度近21.3%。后期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生猪产业逐渐复苏,2019年1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生猪出栏量齐升,基础产能回升势头逐步稳固。然而,2020年1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生产资料和出栏生猪市场调运难度大,导致养殖场的补栏扩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有些猪场疫前新开工建设的项目建筑施工也被迫延后。因此,全市2020年生猪产能回升势头整体放缓,比计划预期至少迟延了4个多月。

2、生产资料价格高位不下

受新冠疫情持续性影响,国际贸易严重受阻,导致了豆粕、玉米、石粉等生产资料价格爬坡式暴涨。从短期分析,因疫情防控需要,豆粕等原料进口要层层设卡检验,手续繁琐,通关时间长,间接性造成饲料原料供给困难;从中长期来看,在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疲软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经济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疫情的爆发更是成为部分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借口和武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封闭取向、种族歧视、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从根本上阻碍了国际贸易交易,如欧美等国家限制对中国出口豆粕、玉米等饲料原料的供应,也是造成国内饲料供需失衡和价格高位不下的主要原因。

3、家禽业全年持续亏损

新冠疫情对我市畜牧业影响最大当属家禽产业。前两年因非洲猪瘟问题导致的猪肉减产和消费下降产生的蛋白缺口,主要替代品是禽肉和禽蛋,因此家禽产业一度一飞冲天,大量扩容扩产,呈现出多年罕见的产能和效益“双强”的格局,甚至涌现出一大批“猪转禽”军团。然而受新冠疫情影响,许多养殖场年初原有的生产计划完全被打乱,种苗运不出去,种蛋滞销,孵化场停产,屠宰场开不了工,原有订单被迫取消,计划出栏时间延迟,青年鸡补栏的时间也无法确定。更多被动体现在采取压栏和亏本出售。直至2020年下半年,家禽业仍未能摆脱困境,消费市场持续低迷,禽肉及禽蛋仍供过于求,价格严重走低,而饲料价格却居高不下。因此,我市家禽业在新冠疫情的强力冲击下养殖户全年处于亏损状态。

新冠疫情自2020年4月份以后有好转趋势,但随着复工复产、聚会社交活动的增多,个别地区疫情出现反弹,陆续出现无症状感染及海外输入病例,各行业疫情防控形势仍面临巨大挑战。在新冠疫情后时代,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的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努力确保我市畜禽产品保供稳价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如下:

1、深入联系基层养户,加强对从业者的新冠防控知识培训

我市畜牧业从业者大部分是基层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冠疫情的认识不够。因此,建议由农业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市卫生部门,共同开展面向全市基层畜禽养殖企业的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大力宣传新冠病毒防护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养殖工人加强对新冠病毒的自我防范。

2、加强信息引导,加大对我市养殖重点企业的政策与资金扶持

企业主体有活力,畜牧业发展才有希望,民生供给才会有保障。因此,建议要加强信息引导,尽量帮助养殖户恢复养殖信心,及时补栏增养,争取将保供贡献大、行业占比高、受影响程度深、急需国家金融支持的大型龙头企业,纳入我市专项贷款和贴息支持范围。

3、主动协调、积极作为,确保活禽销售渠道畅通

目前已初步确定,新冠疫情的来源与已知家禽家畜无关。因此,建议按照依法依规、分类指导、加强管理的原则,协调有关部门对活禽交易市场进行分类管理,组织屠宰企业与家禽养殖场进行对接,实行集中屠宰上市,确保活禽不压栏,消费市场畅通。

4、发挥协会、组织联动优势,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

“一校两所”是我市农业技术研究领域内的平台和资源优势,在国内有多人领军畜禽产业。因此,建议以政府为组织主体,以“一校两所”承担或参与的行业协会、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专家与企业点对点对接,多方联动,积极面向基层养户开展包括转型升级、稳产优产、生物安全防护和产品销售电商平台的搭建等技术的帮扶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