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聚焦三农,聚力创新,统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19-07-2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选自:第十一届江苏九三论坛《科技创新与推进江苏乡村振兴

聚焦三农 聚力创新 统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扬州市邗江区农业委员会   王敏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推动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农;科技创新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摆上了发展战略的位置。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可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开创江苏的新乡土时代的重大任务,更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的形势下,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着力改善资源配置,优化生产体系,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夯实产业基础,持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工作,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夯实产业基础,释放农村发展内在动能。

(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突出抓好成员界定、股权量化、机构设置、章程完善、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将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明晰产权归属,按照法律法规行使集体资产所有权,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确保成员拥有的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收益权和继承权落到实处。加快指导村经济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深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建立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做到政经分开,让合作社切实担负起本社资产经营与管理、资源开发与利用、合作指导与服务等职能。

(二)强化农村土地确权成果运用。全面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建立健全专用数据库,实现农地信息化管理,引导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场流转,强化确权成果在推进土地流转、涉农补贴、农田整治、休耕轮作等方面的转化应用,通过经营权流转、托管、入股、抵押等方式放活经营权,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要充分释放确权红利,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实现确权是基础、还权赋能是核心、流转增值是目标的改革初衷。

(三)优化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运作。重点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建立健全上下衔接、运转有序的省、市、区、镇四级联网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转让等进场交易,做到应进必进、能进则进,鼓励农民个人产权进场流转交易,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拆迁安置房屋产权抵押贷款服务,进一步增加农民抵押收益。同时,要强化对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指导、管理和监督,通过定期检查和动态监测,及时查处场外交易、私下交易等违法违规交易行为,妥善解决好农村产权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市场规范、平稳、高效运行。

二、厚植发展优势,全力加快强村富民步伐

注重让市场无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农民勤劳之手三手发力,拓宽新渠道,挖掘新潜力,培育新动能,推动农村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一)积极培育增收新业态。支持符合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条件的镇村,加快开发利用村集体所有的水面、林地、四荒等资源,建设标准化蔬菜大棚、标准化水产养殖场以及开展渔光互补等农业生产设施,积极发展特种水产水禽、特色苗木花卉、优质蔬菜果品等高效农业。坚持把农耕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渔家乐、乡村游等休闲观光农业,在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农家生活等方面注入文化内涵、加入旅游元素、提升创意品质,着力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村庄和精品线路,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使得村集体充分利用原有的资产资源增加收入。

(二)大力拓宽增收新路径。坚持思路创新,不断拓宽资产租赁、资源发包、资金投资等多途径、多元化、多形式的村集体增收渠道,促进村集体经济实力全面整体提升。鼓励引导各村对集体现有的闲置或发包价格明显偏低的旧厂房、旧村部、旧校舍、旧仓库进行改造提升,或对亏损和倒闭企业的旧厂房进行收购并改造提升,重新盘活利用,引导进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通过竞价、招投标等市场竞争方式,切实提高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积极引导村集体创办各类新型农业服务组织,多途径开展生产性、生活性、劳务性集体统一服务,开展服务创收。

(三)全面落实富民新举措。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趋势,千方百计扩大农民就业机会,巩固农民增收主渠道。积极组织开展就业培训、就业指导,通过户企结对政府购岗等方式吸纳充分就业,最大限度确保农民就业增收。加强农民在电商、烹饪、机械、家政护理服务等方面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把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大限度转移出去。完善农民求职登记和农村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制度,按照开发式救助式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家庭养殖、餐饮服务等低门槛、接地气的项目,落实推广好 屋顶电站等扶贫项目。

 三、强化科技创新,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建立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一)加大农业科技平台支撑作用。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围绕现代农业建设需求,充分发挥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积极寻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和公益性农业科技研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推进科技资源向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借力农业科技项目,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加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等源头技术创新,加大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做大做强粮油、畜禽、水产、花茶果蔬、林业等优势产业链,充分发挥“中央厨房”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种养殖业、食品加工业以及物流运输业的融合发展。

(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步伐。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完善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推动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充分运用农业项目实施、企业平台认定、科技进步奖励等抓手进行示范引导;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示范、转化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加快农业电商提档升级步伐,积极引导各类农业市场主体开展电子商务,强化特色产业与知名电商嫁接,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三)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引培力度。把农村人才培养放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位置,坚持内培外引并进,畅通人力资本走得出、留得住、回得来通道,促进各路人才向农村汇聚,实现人才强乡强村。着力强化创业富民导向,鼓励支持企业家、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行业能人等人才,返乡投资兴业,引导农民在家庭手工业、高效农业等领域进行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效应。着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紧紧围绕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发展的目标,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四、聚焦生态文明,积极营造美丽宜居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守生态保护底线,构建美丽宜居的农村环境。

(一)积极推广农业绿色生产。加大绿色防控扶持引导,因地制宜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开展病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实施农药零差率统一配送,探索政府采购、集中配送的农药供应机制。扎实履行《农药管理条例》,全面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规范农药市场行为,从源头上推进化学农药零增长。建立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

(二)集中治理农村环境问题。加强养殖企业污水深度处理,采用三改两分再利用模式,重点配套建设节水饲喂、固液分离、雨污分离等设施,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推进非禁养区养殖场(小区)改造提升,配套建设运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在农膜使用重点地区,推动落实经营使用者落实主体责任,从源头防控入手,培育建立灵活有序的回收利用市场体系,提升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开展秸秆禁烧。

(三)大力实施农业资源保护。严守耕地红线,构建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新格局。健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体系,将基本农田保护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形成划、建、管、护、补的长效机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农民利用农村四荒地、林地、湿地、水面等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激发农民增收致富活力。

(四)稳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特色田园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河道整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实施乡村环境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持续开展农村河道和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加大重要引排骨干河道和村庄范围水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促进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规模化建设、专业化管护、一体化推进。在乡村布局建设公园体系,广泛利用成片林等资源开辟步行道和活动广场,丰富农民健生娱乐生活。大力开展卫生村镇创建活动,着力解决影响农村群众健康的环境卫生问题,持续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环境管护机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鼓励专业化运营管理,实现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