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教育在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中的功能与举措
论学校教育在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中的功能与举措
扬州文化博览城的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显性的物质文化的“硬建设”,也涉及到隐性的精神文化的“软建设”。这里,“硬建设”是指具体的工程项目,“软建设”是指扬州独特文化内涵的理解、诠释、热爱与宣传。在文化博览城建设中,“硬建设”是基础,“软建设”是灵魂,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了“硬建设”,扬州文化才有依托与载体;有了“软建设”,扬州文化才有恒久的魅力,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笔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此,认为学校教育对扬州文化博览城的“软建设”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行动建议。
一、学校教育在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中的推动功能
从长远看,学校教育决定着民族未来的希望。学校教育包含很多功能,其中传播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感是不可或缺的方面。对此,国家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如“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举例说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至少一个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 ①。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在扬州文化博览城的“软建设”中应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承起积极的推动功能。具体看,发挥其功能应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学校教育是传播扬州特色文化的快捷通道
建设文化博览城是传承扬州文化特色、提升扬州城市形象、城市品位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②这其中必然涉及到扬州特色文化的传播与宣传工作�D�D“软建设”,只有加强“软建设”才能使扬州文化博览城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有多种渠道,如代际之间的语言传递,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的大众传媒,大、中、小各类学校的文化教育等。其中学校教育是最为正式的通道,因为其主要功能就是传承文化,促进学生求知求美、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与其他文化传播渠道相比,学校教育的目的明确,传播速度快、效率高。所以,如果将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的规划、宣传等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并通过多种形式解读扬州文化博览城的内涵,将使得扬州特色文化得到迅速宣传,使得学生能够更快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扬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可见,学校教育是弘扬与宣传扬州地方文化的最好窗口。
2.学校教育能够促进扬州特色文化的扩散
扬州文化博览城的建设宣传绝不是仅仅面向学生群体,而是要面向大众,要提高公众的参与率。我们知道,一个学生就有一个家庭,就有一个社会群体的支撑。根据市教育局统计数据,2007学年,扬州城区共有在籍大、中、小学生126488人,这些学生的背后有着几十万的家庭成员。考虑到家、校联动的效应,如果学生将在校学习的有关扬州文博城建设的知识渗透给自己的父母、亲戚,这便达到家喻户晓的功效,将极大地推动扬州特色文化的扩散。
一般地说,文化扩散分为扩展扩散与迁移扩散两种类型。在校学生所习得的文化知识对家庭成员的扩散也包括这两种方式。扩展扩散是一种距离较短、渐进式的扩散,如学生将了解的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的情况,或在茶余饭后,或利用文本等资料向家庭成员进行宣讲,就起到很好的传播作用,这应该是学生进行文化扩散的主要方式。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迁移扩散的作用。迁移扩散是指空间距离较长的跨跃式扩散。扬州文化博览城的建设是为了提升扬州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在全国、乃至在全球的影响力。扬州大学的学生来至五湖四海,留学生的家乡更是远隔重洋,即使中、小学生也有远方的亲戚朋友。交通、通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地域联系日益紧密,“地球村”已经形成,依靠他们便能够实现扬州文化的迁移扩散,使得更多的“地球村民”能够了解扬州的特色文化,从而走进扬州、投资扬州。
3.学校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投身家乡建设的情感
不管学生会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我们都可以预见,在校的学生永远是扬州未来的建设大军。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是一个中长期的规划,现在的学生可能就是明天的建设栋梁。鉴于此,学校更有必要制定有关文博城建设的宣传、教育方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地方文化学习活动,或者整合进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鼓励学生长大后投身家乡建设。
扬州是一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古代的繁华与沉浮,现代的精致与开放,创造了浩若繁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财富。如果学校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将规划的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项目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结合起来进行诠释,我相信我们的学生没有理由不热爱这座美丽的城市。
二、学校教育在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中的可行性措施
尽管说学校可以在扬州文博城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但是,这项功能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调查,从《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出台至今,各中、小学都没有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这可以说是地方课程的一个盲区。实际上,扬州城区的学校开展有关文博城建设的教育行动,还缺乏制度保障与具体的实施方案。笔者在此从宏观管理层面到微观教学层面,提出几点易于操作的建议,供大家审议。
1.从制度上规范学校参与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的职责
制度是实施的保障。建议扬州市文化博览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学校教育积极参与文博城建设的要求,并制定相关部门的责任书。如要求各学校提供文博城建设的教育方案;要求市教育局相关处室加强督查与管理,可将各学校落实情况作为创建文明学校的项目之一、定期举办扬州市中小学文化博览城知识竞赛活动等。
2.从社会上获取学校开展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的教育基地
按照新课程理念,除了积极建设与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外,还要求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寻求多方合作,合理开发校外课程资源,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邀请有关人士演讲和座谈。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的教育活动是典型的地方课程,更应该充分挖掘与利用校外资源。事实上,文化博览城的建设项目就是最生动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我们可以与相关部门协调,将一些公园、文化活动区、博物馆等开辟为学校开展扬州博览城建设的教育基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调查、考察的场所。
杨其元老师说:“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博物馆,它注定是一个‘贫穷的城市’”。我在这里说:“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参观博物馆的便利,它注定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城市’”。很庆幸,扬州文化博览城的建设重点之一就是各类博物馆的建设,希望扬州市双博馆、扬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扬州市科技教育馆、扬州教案史料陈列馆、扬州学派纪念馆、扬州盐文化博物馆、扬州园林艺术博物馆等都能成为向学生免费开放的学习基地。
3.依托学校积极开展促进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的主题活动
学校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国家课程方案所要求的教学活动外,还包括班会、晨会、社会实践等专题活动。我们可以将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作为一个活动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此,推荐以下几种方式。
(1)主题班会:学校的主题班会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妨以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为主题,倡导各个班级开设特色鲜明的班会活动,如《扬州�D�D我美丽的家乡》、《扬州的特色文化》、《扬州的博物馆》、《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示扬州》,等等,都可以起到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2)板报展览:图文并茂的黑板报、长廊墙报是校园文化呈现的重要方式。我们可以将扬州文化博览城的建设情况作为板报展览主题,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可以不知不觉地受到扬州文化的浸染。
(3)课题研究: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将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作为学校定期举行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小课题研究,如《扬州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扬州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扬州旅游线路的规划研究》、《扬州“老字号”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扬州城址的历史变迁研究》、《京杭运河与扬州发展的关系研究》,等等。学生在相关的社会调查、资料查找、撰写报告等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习能力,而且对家乡文化博览城的建设规划将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4)艺术表演:一般地说,学校每年都会举行校园艺术节,这是学生施展才艺的最佳机会,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我们可以在学校的艺术活动中开辟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专场表演,采取演讲比赛、扬州曲艺表演等形式表现扬州文化艺术的魅力。
4.扎根课堂努力渗透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学校教育的生命在课堂,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且不说大中专院校中有许多专业直接涉及到地方文化的学习,就是中小学也有相关的地方课程,如中学阶段开设的《扬州地理》、《扬州历史》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的《维扬文化》课程,都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都可以成为扬州文化博览城“软建设”的重要载体。但是,由于教材的更新慢,与社会发展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这几门课程还未涉及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的有关内容,建议这些教材的编写者及时修订教材,新增相关知识与学习要求,使地方课程体现时代性特点。
另外,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也应该立足家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像扬州中学的《园林赏析》、扬州大学附属中学的《扬州园林》、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中学的《扬州文化》、竹西中学的《扬州的行道树》等课程都可以渗透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的相关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与作用。
参考文献:
①:《义务制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
②:《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